本文共 1808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6 分钟。
df命令是linux下查看磁盘容量的常用命令。可以列出block数量,总容量,使用率等。这次使用python编写一个类似功能的模块,顺便学习一下df的原理。
直接输入df命令可以看到
Filesystem | 1k-blocks | Used | Available | Use% | Mounted on |
磁盘设备 | blocks个数 | 使用的容量 | 有效容量 | 空闲率 | 挂载点 |
接下来就是这些参数怎么来的问题。
/etc/mtab可以读出的是已经挂载的盘的信息,包括磁盘设备,挂载点,文件系统类型等。和/etc/mtab相似的有一个文件,是/etc/fstab,二者的区别在于,/etc/mtab记录的是当前系统挂载的分区的信息,/etc/fstab更像配置文件,启动时会自动加载/etc/fstab文件内容。
os.statvfs()函数
系统中的df命令应该调用了linux的函数statfs(),这里我使用python,调用的是 os.statvfs()函数。
1 | imprt os #os模块,statvfs函数在此模块中 |
2 |
3 | import statvfs #里面有相应的宏,F_BSIZE等,可以不需要。 |
vfs=os.statvfs(“目录”)返回这个目录所在磁盘的信息。
F_BSIZE = 0 # 首选block大小 Preferred file system block size
F_FRSIZE = 1 # 基本文件block大小 Fundamental file system block size
F_BLOCKS = 2 #文件系统block总数 Total number of file system blocks (FRSIZE)
F_BFREE = 3 #空闲block数量 Total number of free blocks
F_BAVAIL = 4 # 非超级用户可用的block数量 Free blocks available to non-superuser
F_FILES = 5 # 总的文件节点数量 Total number of file nodes
F_FFREE = 6 #空闲的文件节点的数量 Total number of free file nodes
F_FAVAIL = 7 #非超级用户可用的空闲文件节点数量 Free nodes available to non-superuser
F_FLAG = 8 # Flags (see your local statvfs man page)
F_NAMEMAX = 9 # Maximum file name length
读取有多种方式,比如vfs[0],vfs.f_bsize,vfs[F_BSIZE],都可以读取首选block大小的值。
计算容量就是 block大小*block数量
01 | #更改默认除法运算,使得除法计算得到float而不是int |
02 | from __future__ import division |
03 | #获得磁盘信息 |
04 | vfs = os.statvfs( "目录" ) |
05 | #1k-blocks栏,总容量KB |
06 | k_blocks = vfs.f_bsize * vfs.f_blocks / 1024 |
07 | #Used,使用量KB,总容量减去空闲容量 |
08 | used = vfs.f_bsize * (vfs.f_blocks - vfs.f_bfree) / 1024 |
09 | #Available,有效容量KB |
10 | available = vfs.f_bsize * vfs.f_bavail / 1024 |
11 | #use%,使用量,%,round(浮点数,精确到小数点后的位数) |
12 | use = round (used / (used + available) * 100 , 2 ) |
看上去,使用量/总容量 就是使用率,但是忽略了一点 总容量=使用量+未使用量+不可使用量
所以其实重点就是在于这个不可使用量,使用率=使用量/(使用量+未使用量) 才是正确的值。
1 | /dev/mapper/fedora-root |
刚发现这个文件系python的计算值不对,路径明显和以往不同。后面去研究一下是什么情况。应该是新的技术。
转载请注明: »